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3章 市场换不来技术(二合一)(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13章 市场换不来技术(二合一)(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这个想法确实很好,但是目前沪飞那边已经在跟麦道合作生产MD90客机,而且进度相当不错,如果要对标准体系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变动,那这类合作项目该怎么处理,你考虑过没有?”

  “当然考虑过……”

  常浩南一边说着不太重要的内容,一边飞速组织语言。

  沪飞和麦道的项目他之前没想过,也没必要想,因为再过几个月,波音并购麦道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个项目搅黄,并且又让人销毁了已经送到华夏这边的MD90相关技术资料。

  意思非常明显,哪怕这个型号不要,也不可能让你华夏得到相关技术。

  当然,波音玩的手段是非常高明的。

  他们先是在表面上表示“收购不影响干线项目的合作,只要沪飞愿意继续干,波音就会继续提供支持”。

  但是转过头来,又宣布将在1999年底彻底关闭美国本土的麦道生产线,不再发展新的麦道家族飞机。。

  这个举动直接导致全球民航业对MD系列客机信心崩盘,哪怕沪飞把飞机造出来,也根本找不到客户。

  如果靠补贴让国内航空公司内部消化,那造一架飞机就要赔进去将近一个亿。

  于是“造不如买”的舆论再次占据上风,最后沪飞方面迫不得已主动叫停了项目。

  而在合作持续的十年中,为了适应麦道所代表的美国体系,沪飞已经放弃了运10时期形成的标准和经验。

  如今MD90生产被叫停,美国体系也没适应过来。

  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实际上,合作生产MD90的干线飞机项目从一开始就走歪了。

  航空制造业属于妥妥的技术密集工业,可以提供大量高收入的工作岗位,并且培养一批熟练的工人和工程师。

  这些人才对于未来华夏自己的航空工业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从这个角度讲,给别人代工生产飞机并没有问题。

  而且产的越多越好,最好把整个飞机都放到华夏生产。

  然而MD90项目中,代工生产只是一小部分,真正的重头在于有人想要让整个航空工业,至少是民用航空工业全方位与美国绑定。

  这是不可能有好下场的。

  哪怕真的建立起来了,也只不过是个一推就倒的花架子。

  别说华夏了,就连作为美国铁杆小弟的日本,都在这条路上撞的头破血流。

  每次只要有一点取得突破的迹象,就会遭到饱含父爱的全方位打压。到了那个时候,要是你的整个行业体系都完全依赖对方,自然会毫无还手之力。

  常浩南的想法是,长痛不如短痛,没必要像原来的时间线中那样,在纠结中拖到1999年。

  跟美国的航空工业体系早一些切割反而是件好事。

  省下来这三年时间拿来完善自己的体系,或者哪怕回去做新型号的预研它不香么。

  独立自主才是唯一的正道。

  但这个事情没办法直接说。

  一方面是常浩南作为一个毫无商业法知识背景的人,直接下这种没头没尾的判断实在离谱,也没啥说服力。

  另一方面,常浩南确实不懂这些东西,他只知道波音最终成功并购了麦道,至于里面的利益交换和明争暗斗……

  对不起,不知道。

  因此最后,他决定采用一个比较圆滑的办法。

  “老师,我认为在具体的技术方面,吸收或者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是应该的,也有助于我们快速缩小差距,但这跟我们建立一套独立自主的航空工业体系并不矛盾。”

  “我之前在杂志上面看到过二毛黑海造船厂的一个故事,苏联解体之后,当时船厂的0号船台上面是已经完工了大概三分之一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空母舰,西方一直担心它会在动荡期过后被继续完工。”

  “很快有一家来自挪威的企业找到黑海造船厂,订购两艘排水量10万吨级别的货轮,但需要按照西方的标准进行建造,而整个船厂只有现在被占着的0号船台能够建造这个大小的船只。”

  “二毛最终决定拆除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腾出位置,并且让黑海造船厂接纳西方的造船标准对船台进行改造,准备生产新的订单。”

  “但当这艘航母被拆毁之后,那家挪威企业又突然宣布取消订单,在赔偿了一笔违约金之后再无音信。”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