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汉家功业> 第三百九十六章大事在即(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百九十六章大事在即(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卢毓闻言,想了想,道:“我听说,曹司马近来写了不少长短赋,字句慷慨,言辞豪迈。”

  蔡邕摸着胡须,道:“我倒是知晓,礼曹陈侍郎的所著,颇有些古意新言,令人耳目一新。”

  孔融想了想,道:“北海徐干,擅长经义,所思所写,深邃奥妙,为当世大才。”

  ……

  三人伱一言我一语,真的开始讨论经义文章来了。

  卢毓待了足足一个时辰才从蔡公府离开,坐上马车没多久,便看到一群十六七岁的年轻生员模样,聚众而行,神情愠恼,脚步飞快,不知道去往哪里。

  卢毓没当回事,洛阳城里,哪天没有大小事情。

  回到皇宫,刚到廊庑,一个小吏就迎上来,低声道:“令史,宫里好像出事情了。”

  卢毓一惊,道:“什么事情?”

  小吏摇头,越发低声道:“宫里好像在查什么事情,有大长秋的人来盘问了几句,似乎与最近进出宫的人有关。”

  卢毓想了想,道:“与我们无关的话就不要多嘴舌。”

  “是。”小吏连忙应道。

  卢毓进了值房,扫了一眼,道:“有什么新奏本吗?”

  小吏站在他边上,指着桌上的几摞奏本,道:“令史,这些是吏曹的,这些工曹的,这些是鸿胪寺的,这一些是太常寺的,这些,是兖州、青州……”

  卢毓伸手拿起几本,看了看署名,有些困惑的道:“一曹一寺有这么多?”

  小吏表情纠结了一下,道:“是。有很多琐碎的事情,应当在各曹、寺解决的,今天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上书了。”

  卢毓稍稍一想就知道为什么,大概是因为在‘建安五年施政纲要’中,明确罗列了‘吏治’的要求,这是争着抢着表现了。

  卢毓摇了摇头,道:“先送去给尚书台,让尚书台细分后再给陛下。”

  小吏应着,而后俯身低声道:“谏言立后的奏本还在增加,尚书台那边刻意压了不少,没有直接送过来。”

  “我们不要掺和。”

  卢毓拿起笔,道:“待会儿你去一趟工曹,将他们治河修路的计划表拿过来,陛下是今天要的。”

  “是,小人这就去。”小吏应着。

  卢毓拿起笔,开始做他的事情。

  去了一趟蔡公府,想必蔡邕以及孔融便会分寸,不会胡来,强行打乱宫里的计划。

  这会儿,尚书台同样忙碌不停,一道道政令变成了公文,分发向大汉十三州。

  即便那些名义上属于大汉,实则自立的州,尚书台也没有忽略。

  钟繇从他值房里出来,与迎面的荀攸打了招呼,进了荀彧的丞相值房。

  “丞相,各曹、寺需要的钱粮数目统计好了。”钟繇递过一道文书给荀彧,道:“各州的在这一两天应该会统计好,比我们预计的要多得多。”

  荀彧拿过来,扫过总计的‘一百七十万万’,直接放下,道:“各州要的只会更多,暂且不用管。豫州刘繇的奏本到了吗?”

  钟繇刚要说话,荀攸带着两道奏本进来,道:“还要再等,不过我接到了他一封私信,说是其他可以等,赈灾的钱粮必须到,否则必会生乱。刘备也上书,所筹钱粮不足五万大军所需,请求朝廷拨付钱粮。”

  钟繇沉吟着,道:“徐州那边也不能大意,张辽虽然没有上书,但宫里给禁军大营又拨了五万缗,大部分应该是给徐州的,张辽是在陛下跟前待了几年的人。”

  荀攸头疼不已,道:“我与钱庄的刘巴谈过了,年中的时候,还能挤出十万万给我们,再多,就得请示宫里了。”

  “就十万万,”

  荀彧不想一而再的向宫里要钱,这不是一个正常的朝廷应有的举措,会显得尚书台无能。

  他想了又想,道:“再举债吧,这次手笔大一点,利息给的高一点。”

  钟繇不喜欢这种借债过日子的方式,道:“未来几年,朝廷用度会大幅度增加,税收反而会减少,或许五年都未必有还钱的机会。”

  荀攸道:“还有一个办法,朝廷官员的俸禄,一些富裕的地方加一些税,总体控制的,影响不会太大。”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