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汉家功业> 第三百九十六章大事在即(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百九十六章大事在即(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荀彧果断摇头,道:“不妥。这种时候,决不能加税,削减官吏的俸禄同样不妥。借吧,尚书台兜底,时限尽可能的长一点。”

  钟繇默默点点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大汉朝在先帝之前,弊政丛丛,国库早就崩溃了。

  当今继位以来,勠力废除弊政,以求中兴大汉,但问题太多,病苛太重,税赋无法短时间内恢复。

  好在,大汉朝的士族大户很多,也非常有钱,凭借着朝廷以及朝臣们的威望,加上朝廷作保,总能借到一些,不至于沦落到加税那条绝路。

  荀攸神情渐渐冷漠,道:“这一次,不能只在洛阳以及周边去借,北方八州,我看一个不能少!”

  钟繇看着他,顿时会意他的意思,斟酌着道:“用这种方式甄别,倒也未尝不可,但他们如果真的借了,朝廷很多事情,反而不好做了。”

  荀攸嗤笑一声,道:“朝廷借的,跟地方官员有些什么关系?”

  钟繇一怔,这个说法,有点流氓了。

  荀彧稍加思索,道:“好。由户曹来办。而且要快,不能片刻耽误。”

  钟繇点头,道:“对了,我观三羌那边归附的意思更加坚定,尤其是马腾,不止派了其子马超入朝,还带了重礼。”

  “刘表那边,虽有蛇鼠两端之嫌,暂且应无碍,可以用些手段。”荀攸接话道。

  荀彧道:“还是以陛下之意为要,恩威并重,不能示弱。”

  钟繇应了声,道:“确实当如此,朝廷决不能示弱半点,否则群狼必然蜂拥而至,朝廷四面受敌。”

  “还有一个,就是太常寺,”

  荀攸看着荀彧道:“陛下对教化之事向来看重,已再度要求尚书台给予更多钱粮,加速扩大建学。”

  荀彧神色如常,道:“这等事,有时候面子是大于实际的,过几日,我亲自去太学走一走。”

  钟繇双眼一亮,道:“此法甚妥。”

  荀攸扫了两人一眼,不动声色的道:“剩下的,就是‘京察’一事,是以吏曹为主,还是御史台为主。”

  荀彧看着他,下意识的皱了下眉头。

  钟繇闻言,也沉默不语。

  荀攸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谁主谁次,也并不是私心问题,而是其中复杂的朝局现状。

  御史台是以刘协为‘督掌’,是宫里为了制衡‘颍川党’所立,一旦以御史台为主,那么‘整顿吏治’的主动权在御史台,或者说,是在宫里。

  而宫里的耐心已经到了极限,势必会强硬果决的清理,这与尚书台力求的‘平稳过渡’相冲突,必然给‘新政’带来不可预测的影响。

  可他们要是强夺‘京察’的主导权,会不会引起宫里怀疑?

  宫里是否已经默定了此次‘京察’以御史台为主?

  荀彧有些头疼了,道:“公达,与陈留王再商议,暂且不要提及主次之事。”

  ‘京察’以吏曹与御史台联合行事,刘辩从未下旨明确谁主谁次。

  荀攸点头,道:“那接下来,便按计划行事了。”

  荀彧,钟繇对视一眼,深吸一口气,神情逐渐坚定,目光湛湛。

  大事在即!

  ……

  三天后,荀彧带着孔融,卢毓,司马懿,陈群等人,出现在太学,与太学一众师生漫步,谈笑风生。

  孔融挺着肚子,在荀彧身后,笑呵呵的道:“丞相,目前太学有生员两千六百多人,皆是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材,去年在秋闱上,可有足足六十人入榜……”

  荀彧漫步走着,不怒自威,不苟言笑,道:“本相也知道,其中有几个人着实不错,陛下亲自点名嘉奖。六十人还是太少了,未来,尚书台考虑,将一年改为两年,录取人数扩大到三百……”

  孔融小眼睛一睁,大喜道:“丞相英明,太学生定然刻苦学习,以报朝廷。”

  这时,不远处一群年轻人,愤怒的冲了过来,大喊大叫。

  新年快乐!

  祝所有书友,身体康健,阖家幸福,暴富!!!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