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铁柱点点头道:“你说的是没错,但作战的时候不能完全照搬书面上的东西。我以前刚进民团的时候,教官就教育我们,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战局作出及时的判断和相应的战术调整。其他人还有想说的吗?”
“报告长官,当下只需继续保持炮击,轰出一段缺口之后,再由步兵持枪列阵,逐步推进。若遇抵抗,可再以炮火开路,当能破其防御。”另一名学员大胆地举手说道。
于铁柱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没错,虽然我们的作战方式是在演练攻城战,但这地方的实际情况还是会和攻城战有较大的差别。既然我们有强大的火力优势,那就应该在作战过程中把这种优势运用到极致!以前我曾听首长念过两句诗,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只要我们这大炮一轰,就没有什么能够组织民团军的前进!”
于铁柱说话间,不断轰击的几门炮真的将庄子的围墙轰塌了大约三丈长的一段。在短暂的平静之后,约莫一百余名步兵托着步枪,以整齐的横排军阵向着缺口处徒步行进过去。
在距离缺口大约二十丈的地方,军阵以排枪阵进行了一轮射击,打倒了出现在缺口处的数名顽固分子,然后继续前进,占领了这处硬生生用炮火打出来的通道。
直到大部队控制了这里,开始清理场地的时候才发现,刚才这一番炮火加上排枪,也打死打伤了大概有四十多名抵抗人员,另外被炮火轰塌的围墙下面似乎还压着了几人,只是埋了许久之后,大概都已经没救了。
民团军进入庄子之后,很快就抓获了罪魁祸首十余人。不过考虑到民声形象,军委已经下令尽可能减少战后在当地直接处决人员,因此这些人大概还有机会继续活下去,在某处矿坑里发挥他们的余热。考虑到这种治安战会给当地百姓心中留下的阴影,这个庄子里的居民在战后势必会被遣散,分散到别的州县甚至是海外去定居。
当民团兵压着那些一脸灰败的俘虏们出庄前往县城的时候,于铁柱特地带了童兵营的学员在路边旁观,并且注意观察他们脸上的表情。对于个别眼神和表情上透出明显不忍的学员,于铁柱都暗自记了下来,这种心肠较软的人即便再怎么忠诚,也不适合在一线指挥作战。
这些初上战场的学员现在才刚刚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性,然而战场上对敌方的怜悯就是对己方的残忍,更何况很多情况下指挥官还必须要将自己的人马送到阵前去牺牲,没有一副铁石心肠将很难完成残酷的作战任务。而对于这些学员的综合考评当中,也加入了这方面的考量,那些不适合作战地指挥的学员,大概今后的培训方向就会有所改变,朝着后勤或者技术类的军种发展。
类似这样的治安战,至海汉占领琼北开始,就一直断断续续未曾断过。虽然民团的战力并不会惧怕这些地方上的小规模武装,但要一直拍打这群嗡嗡叫的蚊子也是个挺让人头痛的事情。值得庆幸的是琼北的黎苗两族并没有参与到海汉与大明的纷争中来,而是保持了冷眼旁观。
这当然也是相关部门在战前努力的成果之一,民政部和安全部都派出了不少黎苗出身的归化民,前往琼北的黎苗山寨做工作。虽说这种拜访并不能马上把这些山寨都拉到海汉一方,但至少可以让他们保持中立,不要急着介入到这场利益冲突中来。
海汉当然也给予了这些中立者一定的好处,比如廉价的食盐、铁器、药材,以及长期的贸易往来协议等等。即便这些山民不愿投靠海汉,至少也能获得比大明统治时更好的外部条件。
这些民族政策都是在琼南和琼中地区得到了实践检验的成熟模式,套用在琼北的黎苗山寨也一样的好用。虽然这些山民的开化程度有限,但跟着谁的好处比较多,山民们还是能用自己淳朴的价值观衡量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