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让明末不留遗憾> 第170章 塞外群雄(2)(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70章 塞外群雄(2)(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起点文学
  硕垒、衮布、素巴第三汗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要论野心,谁的都不小。七年前,素巴第会盟喀尔喀、卫拉特各部贵族,制定了《喀尔喀—卫拉特法典》。卫拉特四部中,土尔扈特部远走伏尔加河流域,杜尔伯特部的达来泰什是个颇有能力的雄主,不仅赶走了土尔扈特人,还曾经出兵秋明,遏制俄罗斯的扩张。但是达来泰什死后,杜尔伯特部四分五裂,一部分人跟着土尔扈特西迁,辉特部自立门户,杜尔伯特部的势力大衰,屡遭俄罗斯的侵略。和硕特部的固始汗称雄于青藏高原,与清朝保持着良好关系,但也不想掺和清朝的事情。准噶尔部的巴图尔珲台吉在于素巴第、固始汗会盟之后,建立了自己的统治秩序,和硕特、土尔扈特两部联姻,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抗击俄国,与喀尔喀部保持和平。准噶尔汗国与叶尔羌汗国是敌对关系,双方冲突不断,叶尔羌汗国的阿卜杜拉汗在弟弟巴拜参与明朝的抗清战争之后,也默认了这一事实,毕竟现在陕西在明朝的控制下,和明朝保持友好关系也是好事,而且对于桀骜不驯的弟弟们,阿卜杜拉也感到很棘手。清朝打算在这方面做文章,和准噶尔结盟,牵制喀尔喀,打击叶尔羌,但是巴图尔珲台吉也清楚,清朝现在无力干涉蒙古事务,因此也只是虚与委蛇,并不真的站在哪一头。

  腾机思倒戈之后,多铎刚从浙江返回就要求挂帅出征讨伐喀尔喀,但是清军在湖北、陕西两个战场损失过大,暂时没有余力对付喀尔喀,而多铎作为清军三路主帅中唯一获胜的一个,也开始有了跋扈之态,所以多尔衮没有同意出兵,而是采取了怀柔政策。但是怀柔也要以武力作为后盾,临近陕西的鄂尔多斯、西套各部在长素和扎穆素的劝诱下不断倒向明朝,当初在陕西沦陷时击杀了左勷的那个小族长甚至被自己的兄弟和侄子击杀,首级献至西安送给了左光先。李来亨在宁夏集结了重兵,四分五裂的蒙古人无法对抗他,而李来亨同时却能提供大量的盐、茶、铁。两年前攻入河西走廊大肆剽杀的蒙古酋长们一下子爱好和平起来,不断用牲畜换取内地货物,甚至不介意把自己的族人“租”给李来亨当雇佣军。哈密的巴拜也是个重要的贸易伙伴,不过他更渴望军火。准噶尔人从土耳其、俄罗斯招募工匠,建立兵工厂,在火器方面越来越有优势。虽然明军也需要大量的军火,但是巴拜除了马匹之外,还能提供吐鲁番的硝石,因此李来亨还是把兰州的军工厂的很大一部分产能分给了巴拜。巴拜这样的小邦之君威胁不到大明,但有他扼守河西走廊西端,明朝的商人便能一直深入西域,直至帕米尔高原,准噶尔与和硕特之间也被隔开,难以威胁甘肃的安全,这笔买卖还是很划算的。巴拜许诺,如果明朝再和清朝作战,他还会派儿子土伦泰率兵参战。

  苏尼特部的背叛,令和清朝最亲近的科尔沁部都出现了动摇。太后布木布泰的哥哥、顺治皇帝的岳父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向清廷报告说,察哈尔人被腾机思诱去的日渐增多,张家口一带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科尔沁部的后方也开始不安定。科尔沁王公最担心的是内喀尔喀的动向,当年内喀尔喀五部在达延汗的后裔宰赛的领导下曾十分强盛,努尔哈赤经过三次战争,才将他们征服,如今内喀尔喀只剩下了扎鲁特、巴林两部,但是科尔沁人依然担心一旦清朝和喀尔喀的全面战争爆发,这两部会临阵倒戈。

  然而清廷却根本顾不上草原的事务。多尔衮的死讯传回京城,立刻引起了巨大的震动。阿济格趁着敬谦巽安四王还在前线未归的机会,立刻率领山西的八旗兵返回京城,想要求两白旗支持自己。然而,两白旗对此漠然以对,阿济格这才得知,就在他和多尔衮出征的时候,多铎在京城病故了。多尔衮、多铎既死,已经在对明战争中死伤惨重的两白旗诸勋贵认为紧靠朝廷才是生路,他们不愿意跟着鲁莽的阿济格再做什么冒险的事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