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阔到达知事衙门之后,对门口守卫出示了黑鹰令,就直接进入了衙门内堂,看到了正在处理公务的中京府知事大人赵大人。这赵大人四十多岁,身量较单薄,面容方正清瘦,嘴上有两撇薄薄的胡须。他有着浓浓的眉毛,眼睛不是很大,但是炯炯有神,从那从容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为人沉稳,持重,眼神中透露着世故厚黑的性格。
这位赵大人本是汉人,深得金天会皇帝赏识,迁都到中京的建议也有他的提议。这位赵大人跟宗磐关系不浅,他早年被宗磐保荐,一路被擢升,坐到了中京知事的位置,所以非常感激宗磐这一番知遇之恩,为他办事也是尽心竭力,在所不辞。
话说斡阔见到赵大人之后,右手放在左胸前,微微躬身,“赵大人,卑职不才,有要事求见。”
赵大人抬头看到是斡阔,赶忙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挪步到斡阔跟前,“原来是斡阔大人,你不是追随大皇子远赴东京去了么,为何会突然至此?莫非大皇子有要事吩咐?”
斡阔向赵大人出示了黑鹰令,“赵大人,此番斡阔匆匆至此,是奉了大皇子的命令,来调查一件要事,希望赵大人可以派得力人手相助。”
赵大人看到黑鹰令之后赶忙稽首,“斡阔大人请将,大皇子吩咐,微臣不敢不从,只是不知何事,让大皇子如此焦虑?”
斡阔道,“大人可知京畿有匪首名唤满江红之人?”
赵大人思索了一下,“确有此人,咱们迁都不久,京畿确有几股号称'绿林好汉'的,最出名的要数这'满江红'和'燕山王'了。这两股一善一恶,'满江红'曾是中京人,有传言他曾在黑水一带杀人如麻,染得江水血红,由此而得名。此人性格暴躁,经常扰民,完全不顾江湖规矩,听闻城中常有达商富贾用重金收买他,让他去了结仇家,那'满江红'呢,又是两方通吃,一般都是双方钱照收不误,双方抢劫一空,所以在中京一代的行商坐贾,闻'满江红'丧胆,谈'满江红'色变。”赵大人顿了一下,“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要数'燕山王'了,顾名思义,占据燕山,自立为王,不过此人行侠仗义,颇有绿林风骨,每过大的年节总要下山狩'狩猎',不过一般也都是劫富济贫,只留下必需品,其他的一律散给周围的穷苦百姓。不过这个'燕山王'非常神秘,几乎没人见过他的真容。”
斡阔听着赵大人的描述,微微颔首,“那这么说来,这个'满江红'是个狠角色,而且树敌颇多。用句江湖人常说的话那就是'人人得而诛之'。”
赵大人点点头,“的确如此,只是鲜有百姓出首,他也从来不跟官府的人结仇,那些被他抢劫的商人因为怕报复吃瓜烙,也从来不敢举报。所以……”
“所以官府也从来不动他,任由他鱼肉黎民,践踏国法?”斡阔显然有些不满赵大人这种态度,愠怒之情溢于言表。
赵大人请斡阔在会客椅上坐下,吩咐人上茶,“斡阔大人怎的对这些江湖琐事颇有兴趣?咱们当务之急不是南下伐宋,饮马中原吗?辽国已然被灭,幽州也被我们改成了中京,眼下亡宋是头等要紧的大事呀,所有的军队都交由宗望、宗翰两位大将军拔走了,就算想剿匪,也是有心无力呀。”
斡阔端起眼前的茶杯,“实不相瞒,赵大人,这匪首'满江红'正是我此行的目的,也是大皇子的心病。”
赵大人刚端起茶杯,听到斡阔如此说,又把茶杯放了下来,“哦?斡阔大人,愿闻其详。”
斡阔就简明扼要地把沈翁被“满江红”掳走的事情说了一遍,他并没有说这沈翁与玥儿的渊源,只说这沈翁富可敌国,且对中京的商贸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赵大人边听边点头,“其实这万里货栈,下官也有耳闻,还有万里钱庄,只是从未见过沈翁本人,今日闻得沈翁遭劫,下官也深感痛心,只是如何施救?那'满江红'倘若只是图财倒也简单,若是被人收买,与人消灾的话,恐怕这沈翁已然凶多吉少了。”
斡阔也同意赵大人的说法,“是呀,眼下需要明白这'满江红'的意图,赵大人可有这满江红的行踪?我打算亲自走一遭,会一会这大名鼎鼎的人物。”
赵大人摆摆手,“斡阔大人,切莫如此,那'满江红'戾气很重,万一伤了大人,下官可不好跟大皇子交代。”
斡阔道,“难道赵大人有更好的主意?”
赵大人从座位上站起来,“既然劫持的是沈翁,那么他可有家人在此?大人何不跟随他的家人一起面见'满江红',也可一探虚实。”
斡阔道,“此言有理,据我所知,沈翁的家人已然到达中京,只是不知道他们的想法。我因为身份特殊,不便出面跟他们接触,赵大人您看…”
赵大人道,“斡阔大人也认识这沈家之人?下官似乎明白了,大人放心,我可以安排一个人击鼓鸣冤,然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去查案,然后就知道他们的心思了。”
这个时候,赵大人的师爷从这边经过,“可是城北沈家货栈?十日前就已经报关了,只是大人当时不在,我就把事情记录下来,放在大人案头了,难道大人不曾看到?”
赵大人一拍脑门,“哎呀呀,我的确是不曾看到,因为南下的事情有诸多安排,本官就搁置了其他的事情。”
其实斡阔看出来了,那赵大人并非是没有看到,只是无人举事而已,若不是师爷无意中说起,这文书是永远不可能被“记起”或者“看到”的。其实这就是那些主事的“父母官”,无论哪朝哪代都是一样,无论宋金都是一丘之貉,在他们看来,老百姓并无“重大之事”,只有主上的所谓大计才会让这些父母官关怀备至。本来是应该关心一方黎民的官员,却被所谓“伐宋”给缠住了手脚,的确费解,可是想象一下官场现形,似乎就好理解了。大宋有位著名的开封府尹,名唤包龙图,关心百姓疾苦,体察黔首困顿,这也只不过是劳苦大众的一点幻想罢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