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风言溪语> 《》(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晋江文学
  

  ‘嗯啦。’小叔子算是得到了圣旨。

  那个时候,经常有这样的会。大队开的还少,主要是学校里多。特别是到了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的时候。那时找个什么穷苦出身的人上台作绘声绘色,苦大仇深的一场忆苦思甜报告,教育孩子们不忘阶级苦,珍惜新生活。还有人在会场上及时地喊口号,一下子就能把整个会场人的情绪都调动起来,搞得懵懵懂懂的孩子们个个同仇敌忾,义愤填膺。在打倒“万恶的旧社会”打倒旧社会“人间地狱中的地主,资本家”的口号声中,将已经被打倒在地的‘地狱里的牛,鬼,蛇,神’们再踩上一万只脚,叫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做忆苦思甜报告的人往往为了表现自己的阶级感情,讲的时候都表现得每个字个个都是字字带血,声声带泪,让听讲的孩子们听得惊悚不已,有时候甚至会泪流满面,痛哭流涕。这样的报告往往会立竿见影地起到大大激发孩子们对剥削阶级,地主,资本家的深仇大恨。尽管孩子们大多数都没见过旧社会的剥削阶级,地主,资本家是什么样子,但通过这样的教育,至少让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有了热爱新中国,珍惜新生活的信念。

  大人们听这样的报告时,往往不会出现孩子们泪流满面,痛哭流涕场景,但戴带红绣章义愤填膺地振臂高呼口号的人是肯定不会缺少的。这是一个每次运动中都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往往是群众中崭露头角的极富上进心的先进分子,这些人到后来,往往都成了群众学习的先进榜样……

  这个能让权有松能做回先进榜样的机会最终在瑛子的判断失误的决策中白白地丧失了,大队干部最后选用了另一人作了报告,尽管那个做报告的人以前过的日子要比权有松好多了,但他在台上诉苦的时候听起来却比权有松要苦得多,听起来简直就比黄连还要苦。听得权有松在台下直想笑。但笑归笑,人家不久却当上了小队长,这让权有松有点笑不出来,为此他郁闷了好久,也在心里埋怨了瑛子好久。

  开会的那天,瑛子一家真的全去了,开会后‘忆苦思甜饭’也真的人人有份,不像权有财说的只有干部有得吃。但当瑛子尝过了以后便当即决定取消了在心里打的吃完再带些回家的馊主意,因为那些本来可以弄得好吃些的粮食被弄得太难以下咽。本来是好好的玉米面、山芋干、山芋粉蒸成的窝窝头,可里面却加了太多的麸子和米糠,萝卜缨子,野菜。这也罢了,可又加了芋头花、南瓜花、烂菜叶子。又没盐没油没味的,这还怎么吃?喂猪呢?这不是遭塌粮食嘛?

  瑛子这样的想法,相信去开会的群众心里个个都有。 她哪里懂得,这样的效果,才是干部想要的结果。越难吃越被鼓励,这样忆苦思甜的效果才能达到最好……

  瑛子体会不到干部的良苦用心,这时候干部们就是要让像瑛子这样子的觉悟不高的人,在忆苦思甜的活动中不断提醒自己,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吃得这样的苦,才能知道今天的甜,才能从心里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社会和甜美生活。

  至于干部们的这一番苦心,最终能让瑛子这样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妇女领悟多少,也只有天知道。

  跟在后面口号也喊了,窝头也吃了,但瑛子最后散会走的时候看到还剩下那么多窝头,一个也没往家带。这时她心里也没啥觉悟不觉悟的感慨,苦日子又不是没过过,要往好日子上过,这个谁都想,但迫在眉睫的是结扎和挑河这两个坎要过,这才是当务之急……

  茗品仁贤

  (文章纯属虚构)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