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萧衍的部下在民间广为传播歌谣“行中水,为天子”。如此一来,人民唱惯了,自然而然会认定萧衍的衍字行中带水,应为天子。
在这一切按部就班进行之际,萧宝融的禅让诏书送达萧衍面前。萧衍当然要依照过去受禅皇帝们三让而受的公式,惺惺作态,予以谦辞。第二轮的文武百官联合上表劝进,萧衍亦不为所动。直到太史令蒋道秀提出天文符谶六十四条,一条条解释为何梁王受禅乃是奉天承运,天意不可违,萧衍这才表示唯有顺天应人,勉为其难...
禅让大典定于阴历四月初八(阳历四月三十日),在京城建康南郊设坛祭告天地,完成朝代交替。当天,许多民众都赶往南郊观礼。尽管他们进不了受禅台周围的戒严区,远远望一望,也算是过了看热闹的瘾。
就在这时候,虚岁八十八的东晋末代公主司马茂蓁由曾孙辈的褚姝搀扶着,跨上了马车,往众人的反方向驰去,一路到达了北郊,才下马车。茂蓁依然没有驼背,只是身高缩了一小截,大概从后世公制的一米六零缩到了一米五六,变得比高度恰和她年轻时相仿的褚姝略矮。
下了马车后,茂蓁走得有点慢,不过步履稳健,意志力更为坚定。她一心要去北郊的墓地,给死生契阔的夫君褚湛之上坟,因为,这一天恰好是湛之虚岁九十二岁冥诞。
时序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榖雨,纵然这一天并没有下雨,温暖的空气也含着轻微的湿润,仿佛杏花雨,尽管,杏花季早已过去,承接的牡丹花季也接近尾声,轮到芍药开放了。草本的芍药不如木本的牡丹高大,花朵也娇小一些,或许所需养份较少,更适宜野生。在建康京城北郊的贵族墓园外,隔着一条窄窄的清溪,有一片低矮的碧绿草坡上开满了深粉红色芍药花。
褚姝看着喜欢,嚷着要近看,就蹦蹦跳跳,跑过了小溪上的拱桥,去摘了绚丽的两朵回来。她把其中一朵挂上了自己浓黑的鬓边,另一朵则往曾太姨娘灰白的发髻上插!
茂蓁偏过头去闪躲,并且摇头啐道:“你这丫头,搞什么呀?曾太姨娘年纪这么大了,还戴上这么娇艳的鲜花,像什么样子!”
“曾太姨娘要戴给曾太翁看啊!” 褚姝俏皮回道:“在曾太翁眼中,曾太姨娘一定还是年轻时候的模样,配上新鲜的芍药花,相得益彰!”
茂蓁不禁扑哧笑了出来!她拿调皮的褚姝没办法,再看看四下寂静,想必在受禅大典的好日子,不会有别的人家来上坟,那么也就不会给外人见到,要是任由姝儿嬉闹,倒也无妨...
褚姝把粉艳芍药花插在曾太姨娘的银丝发髻侧后面,偏离了茂蓁苍老但不失端正的容长脸,看上去就不至于太突兀。
一老一少由两名丫鬟随侍,继续前行。茂蓁满脑子在思量:待会到了湛哥哥灵前,除了报告令珩怀孕的喜讯以外,还要对他说什么?要不要告诉他,萧梁取得了萧齐天下,恰似当初萧齐代宋一样?
在历尽沧桑的茂蓁看来,朝代的更迭简直像日出日落一样稀松平常,几乎不足挂齿。她可以预见,萧梁迟早也会步上所有前朝的后尘,只不知,自己是否看得到那一天?那可就唯有顺天命,随缘且喜...
茂蓁转念至此,付诸一笑。她仰面望天,只见碧空微晴,雲淡风轻...